红网时刻衡阳11月14日讯(通讯员 钟小林 邹琴 记者 谭倩)抑郁症(depression)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和意志活动减退。目前全球大约20%人受此疾病的困扰。在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5%,年患病率为2%。然而,现有抗抑郁药存在副作用大、临床起效慢、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且45%的抑郁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抑郁情绪无明显改善。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江华带领以教授祖旭宇、助理研究员钟小林、副教授赵衡、曹文宇为核心的团队在神经内分泌领域知名医学期刊《脑,行为和免疫》(Brain,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上发表《miRNA-32-5p敲除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MicroRNA-32-5p Knockout Elimin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Astrocyte Overactivity)的研究论文,从全新的角度阐明和探讨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新型高效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江华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miRNA-32-5p在糖尿病血管钙化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下调miRNA-32-5p的表达或敲除miRNA-32-5p可明显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小鼠主动脉的钙化水平。有文献报道血管钙化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而且关于miRNA-32-5p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知之甚少。因此,该论文探讨了miRNA-32-5p在低剂量的脂多糖(LPS)诱导的抑郁症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情况下miRNA-32-5p基因敲除对小鼠神经元数目及焦虑、抑郁、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但miRNA-32-5p基因敲除可通过抑制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从而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以上结果提示miRNA-32-5p可能是炎症诱导抑郁症的重要治疗靶点或生物标记物。
刘江华教授和祖旭宇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糖尿病并发症如血管钙化、认知功能障碍及肿瘤疾病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近年来课题组的研究硕果累累,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PLoS One》《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Oncogen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知名期刊发表数篇高质量论文。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关于miRNA-32-5p敲除后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的研究成果是该团队对miRNA在抑郁症发生中作用研究的又一突破,为寻找高效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bi.2019.11.001
来源:红网
作者:钟小林 邹琴 谭倩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