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童用药告别"靠掰靠猜"有多难?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韩韫超 编辑:朱婷劼 2019-12-05 10:21:35
时刻新闻
—分享—

儿童专用药匮乏带来的是随机性风险,而即使只有1%的风险,一旦变成现实,都意味着某个孩子、某个家庭100%的悲剧。对儿童健康和安全给予更多呵护和保障,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碾磨药片,按照从三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不等的规格,用薄片划出相应等份后用纸片包装,包装外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分包日期……据12月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为应对长期以来儿童药品“用药靠掰、剂量靠猜”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药品分包岗位,每天有两名专职药剂师将药品分包出小剂量,供该院住院的儿童病人使用。

在儿科医生荒之外,儿童专用药匮乏问题越来越被各界关注。据统计,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聋哑,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则难以计数。尽管医生开药时都会根据孩子身体状况和体重计算孩子用成人药的剂量,告诉家长注意事项,一些常用药也被明令禁止用于儿童,但现实中儿童用药风险依旧难以避免。

浙大儿童医院由专职药剂师分包儿童用药,终归是迫于无奈的笨办法。这种尴尬的背后,是儿童专用药匮乏的残酷现实——使用人群少、剂量小,利润自然有限,药企不愿生产;研究对象招募难、临床试验难等,也是儿童专用药研发过程的客观障碍;加之不少人缺乏儿童用药的安全意识,对“借用”成人药的隐患重视不足,多年来儿童专用药一直“千呼万唤难出来”。

时下,不少地方都在努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对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各类社会资源、公共服务都有意识地向儿童倾斜。一些商家也深谙“孩子的钱最好赚”,争相涌入儿童专用食品、用品以及儿童教育等市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相比之下,儿童用药安全这一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兜底保障,在现实中则或多或少被忽视。

儿童专用药匮乏带来的是随机性风险,而即使只有1%的风险,一旦变成现实,都意味着某个孩子、某个家庭100%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用药安全不容有任何闪失。对儿童健康和安全给予更多呵护和保障,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纾解“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儿童用药尴尬,急需一场深层改革。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支持和鼓励有责任的药企研发、生产儿童用药,对研发和生产儿童专用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实实在在的支持。同时,加快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对儿童专用药的采购方式、临床使用规则等加以明确和规范。另一方面,药企和医疗机构也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专用药研发、生产、使用路径。比如优先推动溶液剂、粉末剂、栓剂等新剂型上市,以满足不同年龄患儿的需求;针对一些疗效好、临床必需的医院制剂,院方不妨与药监等部门联动,试点紧缺药品的定点供应,满足一定区域内的使用和调配。

近年来包括抗癌药在内的一些新药、专利药医保准入谈判的成功,让公众看到了行政手段调节药品市场的可能性。儿童专用药领域的改革中,同样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牵头、规划与落实,要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预判和应对,推出更多硬措施、好办法。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终结儿童专用药匮乏的尴尬,让生病的孩子能明白、安全地吃药、用药,不该成为奢求。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韩韫超

编辑:朱婷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食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