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 付萍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欧阳易佳)29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做客人民网消费频道栏目“消费洞察”,以“保健品市场现状与消费新动向”为主题,就相关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付萍认为,除去正常的销售手段外,保健品销售还存在“亲情营销”、夸大宣传、免费礼品等“套路”,老年人在进行保健品消费需擦亮双眼,小心谨慎。
付萍介绍,保健品市场“套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亲情营销。商家利用老年人害怕孤独的心理,通过和老年人建立长期的联系,以此换取老年人的信任,最终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还有一种是夸大宣传,他们往往利用老年人多病的身体状况,夸大产品功效宣传,宣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等,引诱老年人购买他们的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礼品、“专家”讲座、现身说法、非法集资等等“套路” 。
“保健品的使用人群不应该是有明确疾病诊断的人群,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付萍说:“如果患者确诊患有肿瘤,那么就要遵循医嘱,该做手术做手术,该做化疗化疗,该放疗放疗,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保健品上。”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认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群体,要认识到两点,首先,保健品不是必需品,不应过于依赖保健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同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其次,子女应尽可能多陪伴老人,多与父母沟通,避免老人掉进保健品商家精心设置“亲情营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