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时评:落实“最严要求”,守护“舌尖安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林丽鹂 编辑:朱婷劼 2019-05-28 11: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立规”再好,也需“立行”显效

只有用较真挡住人情、破除潜规则,才能让《意见》释放强烈阳光,确保食品安全“不发霉”

都说食品安全是一副重担,重在哪儿?

关乎食品安全的环节多,环节多则隐患多,搞猫腻的方式防不胜防。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重在于一头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担着扩大消费、产业升级的期许。如何挑好这副重担,需要每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认真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比如,在一些地区,农村存在“山寨”食品,校园周边出现“三无”食品;在一些业态中,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号称“治病”,网络外卖光鲜商家背后却是黑心作坊。对于这些现象,专项整治期间成效显著,但往往风头一过,还是有不法商家卷土重来。可见,我们面临着“治标”工作有待进一步巩固、“治本”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的局面。若要实现标本兼治,还需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这一《意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四个最严”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可以说,有了《意见》作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实践遵循,将有利于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立规”再好,也需“立行”显效。安全的食品首先是“产”出来的,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从源头控制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要引导生产经营者夯实主体责任。要按照《意见》推动农产品追溯入法,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戒除违法侥幸心理、提高违法成本,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监管人员既要恪尽职守、当好“守门员”,也要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当好“监督员”。这样,才能拧紧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安全阀”,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落实“最严要求”,必须较真。但凡不较真,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力道衰减;也因为不较真,干预、说情、放水者便有缝可钻。只有用较真挡住人情、破除潜规则,才能让《意见》释放强烈阳光,确保食品安全“不发霉”。实际上,也只有较真才能促进生产经营者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比如在河南叶县,自打食品治乱以来,罚到谁家,谁家生意反而更好。群众的逻辑很简单,挨过罚的店老实。从这个角度看,监管较真,既是约束也是催化。

到2020年,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意见》制定的目标,需要各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8日 05 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食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