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学解读2016食品安全热点:“重组牛排”、“兽药残留”

来源:新华网 作者:胡可璐 编辑:余艺丹 2017-01-09 09:13:57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胡可璐)在1月6日举行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我国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食品安全从风险交流进入信息交流的可防可控状态。会上,专家学者对2016年发生的八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逐一进行权威解读,并公布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

  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

  孟素荷表示,2016年的热点解析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前三位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而2015年的热点行业——乳制品在2016年则相对平静。此外,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进行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输欧茶叶含高氯酸盐”、“香港检出市售大闸蟹中二噁英超标”、“麻痹性贝类毒素”及农残、药残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中难度最大的原料污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2016年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的常态化发布及快速的处置,提升了风险交流的能力和水平,使食品安全从风险交流进入信息交流的可防可控状态。”孟素荷表示,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的传播日趋专业、客观,并由此稳定了中国食品安全舆情传播的主战场,这是今年食品安全舆情关注度下跌近30%的重要因素。

  而在自媒体和微信圈中,将已被科学家解读的旧闻“改头换面”成食品安全的“惊天新闻”,是2016年的特点,如“速成鸡”变成“速成鸭”,对方便面、小龙虾、转基因等问题进行反复炒作。此类没有科学依据的“旧闻新炒”占今年热点问题的25%,也是最能影响普通百姓感受的“伪信息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当前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源性疾病危害、化学污染、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非法使用农药、食品掺假或欺诈、风险交流薄弱等问题。

  近来,“胶水牛排事件”引发大量关注,对于民众和媒体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质疑和新工艺的误解,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指出,碎肉并不等于劣质肉,“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此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消费者可通过配料表对相关食品科学分辨、安全食用。

  王守伟还表示,卡拉胶不等于建筑用“胶”、塑料用“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包括牛排)中,但可用于重组类的肉制品中,且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明确标注,在规定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胶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在对饮用水“氮气门”事件的解读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指出,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也无需进行标签标识。

  在解读抗生素与兽药残留问题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研究员刘秀梅指出,抗生素对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贡献巨大,我们应科学认识抗生素,理性对待耐药菌的安全风险,并进一步重视兽药“滥用”问题,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有效控制。

  此外,专家学者还对澳洲进口奶粉吊销许可证、玉米粉“被壮阳”、网络食品安全、食品包装标签、“复原果汁”等食品安全热点话题进行科学解读。

  会上,主办方还公布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葡萄为无核吃了避孕药、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小龙虾成了小“虫”虾、美国人民又不吃转基因了、西瓜就桃要人命等成为传播最为广泛的谣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食药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