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产地,都很含糊
一条街,四五十家小店,几乎个个贴着“春茶上市”、“春茶到货”的宣传;几个大茶叶城里,多数商铺也挂出了“春茶”招牌。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店员便热情上前招呼,拿出几种龙井推荐。据介绍,尽管外形相似,但普通新茶、“春分茶”、“明前茶”各有不同价格,便宜的七八百元一斤,较好的一斤2000元左右,更好的还有七八千元一斤的。然而,记者分别品尝后,却没发现口感上的明显差别。
走访中,记者看到,不少店铺出售的春茶都是散茶,被随意盛装在纸箱或塑料袋中堆放。无论是纸箱或塑料袋上,都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产地信息,更没有“QS”食品生产许可标识。当被问及这些茶的来源时,商家便含糊地说是原产地直接寄过来的。
电子商务的普及壮大,让网络成为茶叶买卖的一大平台。在淘宝网上,卖春茶的商户达几千家,“明前特级碧螺春”、“正宗西湖龙井新茶”、“正宗信阳毛尖”等产品宣传比比皆是,且销量火暴。一家名为“清承堂茶叶旗舰店”的网店,每月成交量可达两万笔。
在网上茶叶市场,降价仍是最常用的促销方式。原价1190元一斤的西湖龙井,降价后只要350元;原价2080元一斤的洞庭碧螺春,现价只需398元。记者试图向客服求证,降价后能否保证是新茶,客服没有直接作出回答,只是建议记者可以买回去尝尝,不满意随时退货。但买家评价中,不少顾客都表示口感不像新茶。
采访中,吴裕泰茶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新茶最便宜也要七八百元一斤,有些品牌茶企的高端产品甚至能卖到上万元。
“市面上那些三四百元一斤的,不太可能是新茶,因为成本都不够。售价特别低的小网店,很可能会在新茶中掺陈茶,有的甚至直接拿陈茶当新茶卖,偷梁换柱,反正你看不见也摸不着。”
翻新茶、散装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介绍,春茶,特指立春后、立夏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品质、口感最好的茶叶。除黑茶外,不同茶类都有“春茶”之说,但以讲究喝新茶的绿茶最为典型,比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等就备受春茶市场青睐。
原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红则表示,茶叶的价格与产地、采摘时间、采摘部位、工艺密切相关。传统核心产地凭借特有的自然条件,出产的茶品质稳定,所以价格较高。此外,一芽一叶的,比一芽两叶采摘的价格更高;清明前采摘的,比其他时间的更贵;纯手工的比机器加工的更费人力成本,价格也更高。其他如主打有机概念的茶叶,从种植、选料、加工、营销等方面投入较大,这些成本同样要摊入最终价格。太便宜的茶叶品质不能保证,但也不要认为贵茶就是好茶,有些春茶虽不出自核心产区,但只要气候、土壤、品种较好,也可以做到高品质。
专家指出,除价格外,春茶市场最常见的问题无非三大类:名茶难辨真假,陈茶当新茶卖,散茶无法溯源。
京浙茶城一位从事茶叶批发生意十几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茶叶主要产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等地。江浙一带今年天气较冷,有些区域3月底还在下雪,这会造成茶叶最嫩的芽头部分受损,所以今年的茶叶市场上,不应该有大量产自江浙地区的春茶,尤其是明前茶。实体店和网店大量售卖的明前龙井等,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
“一般情况下,当年卖不出去的茶,第二年再次售卖要做降级处理,但也不排除有些不良商家暗做手脚,借此牟取暴利。”沈红表示,“陈茶当新茶卖”、“翻新茶”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陈茶味道虽没有那么新鲜,但如果注意冷藏,口感还说得过去;但翻新茶需要用工业颜料和香精进行再加工,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潜在伤害。
散装茶叶无法溯源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潜在安全隐患。沈红表示,国家只抽检有包装的茶叶,对散装茶叶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方法,即使发现问题也多为引导,没有制止的实质办法。一般情况下,大品牌的商家会记下每批茶叶的明确来源,即使散装问题也不大,但小店铺就不好说了。
学会门道挑新茶
买茶需要懂门道。两位专家表示,只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就能挑到满意的新茶。首先,看叶片。叶子肥壮厚实,有较多毫毛,未泡时,叶片裹得较紧,泡开后,汤色嫩绿清澈即为新茶。陈茶外形通常比较松散,色泽呈暗黄色或暗褐色,汤色黄暗,清澈度低。其次,闻茶香。茶叶香气会随时间慢慢钝化,抓一捧茶放在手心,哈一口热气,新茶闻起来有股清香,而陈茶没有清香。最后,尝口感。新茶喝起来口感鲜爽,陈茶喝起来沉闷,还有一股陈气。
“新茶虽好喝,但也不要贪杯。”沈红提醒,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需储存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因此,过量饮用新茶容易使人上火。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如果经常饮用新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胃不好的人,应少喝加工后存放不足一个月的绿茶。还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种类的茶都是新的好,比如普洱等黑茶适当陈化后,品质会更好。